點擊:0 添加時間:2021-08-24 16:33:00
位于川西北草地區域邊緣的四川阿壩松潘縣毛兒蓋,海拔3500多米。86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著名的毛兒蓋會議,之后,紅軍從這里出發,穿過茫茫草地,向北挺進。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川西北懋功地區勝利會師,總兵力達到十多萬人,為開創新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張國燾提出與中央北上決策相悖的西進方針。為了統一思想,中央在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經過三天討論,通過了北進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中革軍委據此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劃。張國燾在會上沒有反對中央的決定,卻在會議結束后破壞團結,阻撓北上。為了紅軍的團結,中央對他進行耐心說服和嚴肅斗爭,并任命他為紅軍總政委。
由于張國燾一再拖延,貽誤戰機,原定的松潘戰役計劃已無法執行。8月初,紅軍總部制定《夏洮戰役計劃》,紅一、紅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北上。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率中央機關和前敵指揮部隨右路軍行動,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等率紅軍總司令部隨左路軍行動。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召開擴大會議,研究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會上,由毛澤東作夏洮戰役后的行動問題的報告,他從軍事、經濟、民族、地形等條件,論證了紅軍主力不應向西而應向東,要求左路軍迅速向右路軍靠攏,以便共同北上。會議通過的決定指出,紅軍主力西渡黃河,深入青海、寧夏、新疆偏僻地區是錯誤的。第二天,右路軍從毛兒蓋出發,經過七天六夜的艱苦跋涉,穿過荒無人煙的大草地,等待左路軍前來會合。
毛兒蓋會議重申了紅軍北上,開辟陜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調整了夏洮戰役的具體部署,以右路軍為北進主力,對于貫徹執行中央北上東進方針,以及與張國燾分裂主義作斗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來源:華聲在線